1月27日下午,由計算機系校友會主辦的“園丁計劃”系友座談會在東主樓10-103會議室召開。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張小平,系友會副會長、原系黨委書記楊士強,原系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趙美琴、徐玉華,系友會秘書長許斌,以及在北京高校就業(yè)的部分系友近30人參加此次會議。系黨委副書記賈珈主持會議。
張小平談到,“園丁計劃”是計算機系在學生就業(yè)引導工作中富有創(chuàng)新性的一項新舉措,得到學校有關方面的認可和褒獎,他希望通過“園丁計劃”將更多優(yōu)秀的畢業(yè)生輸送到我國計算機專業(yè)領域的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中,使其在科研工作戰(zhàn)線上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。
楊士強回顧了 “園丁計劃”的創(chuàng)始初衷以及這些年的開展情況,并與大家分享了1999級系友王曉英的職業(yè)選擇故事。在2008年畢業(yè)時,面臨眾多的選擇,王曉英與系領導和導師交流后毅然放棄大城市高薪工作,和自己的丈夫到青海工作,她選擇到清華對口支援的青海大學計算機系當一名教師。王曉英夫婦共同赴青海工作的事情,也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,學校有關領導的陳希、岑章志、胡和平、陳旭等都非常關心他們,特別是時任校黨委辦公室主任白永毅老師,更是如媽媽關心孩子一般地體貼入微,一直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。轉眼六年過去了,王曉英克服重重困難,勇挑重擔,在奉獻中實現(xiàn)著自己的人生價值。如今,她被任命為青海大學計算機系常務副主任,在學校建設中發(fā)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楊士強還饒有興趣的告訴大家,那一年王曉英的同學劉奕群和賈珈兩名博士畢業(yè)后留在了清華計算機系,并且他們三個的愛人也都是他們同一年級的計算機系同學。楊士強還策劃操辦了他們三對夫婦的集體婚禮并擔任主婚人?,F(xiàn)如今,劉奕群和賈珈分別擔任計算機系黨委負責教工和學生工作的副書記。
在座談交流環(huán)節(jié),系友們紛紛表達了對系里開展“園丁計劃”的感激之情。曾連續(xù)兩屆獲得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,在校期間還擔任過信息學奧賽國家隊教練、系科協(xié)副主席的2005級系友胡偉棟,在畢業(yè)面臨職業(yè)選擇時也曾一度有過迷茫,是到企業(yè)去謀求一份高薪還是結合自己特長實現(xiàn)自己人生價值一直困擾著他。但他看到“園丁計劃”實施以后,我系一些優(yōu)秀的博士生放棄高薪,畢業(yè)后到學校任教后,堅定了他的職業(yè)選擇。胡偉棟選擇到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當一名教師,負責中學生的奧林匹克競賽培訓,既能和專業(yè)結合,把所學知識學以致用,還發(fā)揮了自己的特長優(yōu)勢。他在講話中談到,非常感謝在系里的指導和鼓勵下,找到了理想并適合的崗位,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(yǎng)出更多的國際奧林匹克金牌學生。
到高校工作的計算機系博士畢業(yè)生系友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柴云鵬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冷彪、王靜遠,北京郵電大學張熙、張嬌,北京理工大學嵩天、宋丹丹、沈蒙,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張偉,以及出站博士后代表北京師范大學黨德鵬、駱祖瑩,分別分享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(zhàn),他們也希望借系友會的平臺加強交流、資源共享、彼此促進,為母系發(fā)展添磚加瓦。
趙美琴、徐玉華、許斌分別發(fā)言。他們認為,老師的為人、為學等方面都要為學生們起好的表率作用,要教書育人;另一方面,不少天資聰慧、朝氣蓬勃的學生們也使老師得益頗多,這是相互激勵、教學相長的過程。徐玉華更是動情地說到,“若有下輩子,還會選擇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。”
最后,楊士強還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、科研、管理經驗,分享了他在為學、為師、為人方面的心得體會。他指出,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,對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青年教師在成長、成才過程中很多重要問題上都要深入思考,包括如何面對壓力、適應形勢,處理好教學、科研、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的關系,要找到適合自己發(fā)展的道路,在各自崗位上更好發(fā)揮作用。楊士強還就如何申請科學研究基金、如何選拔和培養(yǎng)學生等青年教師關心的熱點話題提出了中肯的指導和建議,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淺。
計算機系自2008年實施“園丁計劃”以來,通過編撰優(yōu)秀博士生簡歷集,系領導在全國系主任論壇以及各種科研交流機會推薦畢業(yè)生,在計算機系校友會刊物《系友通訊》開辟專欄對這些系友進行跟蹤報道等工作,漸漸形成了全員關心博士生到高校和學術單位就業(yè)的局面,也漸漸在同學中間形成了走學術道路的氛圍。截止2015年,有近百名博士生到國內外高校任職或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